Details
Nothing to say, yet
Big christmas sale
Premium Access 35% OFF
Nothing to say, yet
平安,每日吃靈糧,清醒又剛強,我是張金麗 昨天我們看見所法的第二次發言,它更加重份量地強調了惡人必遭報應的理論 文字非常優美,但是它的語言和心意沒有與神對齊 沒有明白神對約伯的心意,就按照自己的揣測,反覆地強調那一套簡單的邏輯 毫無掩飾地,使用殘忍無比的比喻,來顯明約伯就是惡人,所以才會受到神的懲罰 而且和上一次在第十一章的發言比較起來,所法這一次的發言只重複強調惡人必速滅亡 而刪掉了上一次後半段的那個,悔改向善就會重新蒙恩的那個重點 也就是說,連最後一點希望都不留給約伯了 反而又再給約伯新增加了兩個罪名,就是欺壓窮人和貪而無厭 這是昨天在二十一章的十九節跟二十節看到的 於是約伯忍無可忍,便發表了一長篇的惡人之發達論 來對抗他們的惡有惡報說,那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讀的約伯記第二十一章 所以本章是約伯第二次反駁所法的話 約伯在這裡是炮火全開,重複地舉例來證明 惡人也常常順利亨通,而沒有像以前那樣在後半段轉成禱告 那他的反駁就分為兩部分 一到六節他先要求聆聽己發言,就是要他們聽自己的發言 然後七到三十四節這一大段就反駁惡人受苦論 在開始讀經之前,我們先總說一下本章約伯的這個惡人發達論 他的論述路線包括兩個重點 第一是這個世界充斥著各樣的矛盾 常常是惡人不但沒有報應,反而大富大貴 他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 然後第二他說,所以善惡就無差別了 惡人善人最終同樣都是埋入荒丘,都一樣 那因為他論述的太好了,我們常常會誤以為這就是聖經的觀點 可是讀本章的時候要先記得 這是約伯對於朋友的惡人必受苦的理論所做的反駁 他們雙方相同的一點是 他們都不知道本書一二章所記的天上法庭的內幕 他們都只在今生在現世的現象當中來立論 雙方說的都有某些道理,但都是片面的真理 真正的真理要在基督裡追尋 基督徒的人生觀也要從整本聖經來了解 而不是只限於這一章經文 並且這一章經文在整個約伯記的理論當中 也只是約伯還在發展的思想的一部分而已 那麼這一章重不重要呢 重要,因為它平衡了三個朋友的惡友惡報說 而本章寫得好不好呢 好好極了,我們趕快來看 首先一到六節他要求聆聽舉發言 他說請朋友仔細聆聽 這就算是你們給我的安慰了 這是二到三節 並且解釋自己不是向人訴冤 而是向神 並且也是自己在思索在探討這個冤情 所以不免顯得焦急 解釋一下,這是第四節 然後他就請朋友重新注意他的苦境 那就必會驚訝而用手無口 也就是說你們就會閉口不說了 第六節說想到自己的遭遇 與下面要說的這個人世間惡人竟然通達的狀況 他自己就害怕驚慌 所以這整個一到六節是一段誠懇的開場白 那下面就通篇以惡人發達來反駁惡人受苦論 七到十六節先說惡人諸事亨通 說他們享大受數,勢力強盛 然後八節說他們子孫興旺 九節說他們平安無懼 神的管教的帳從不會領到他們 言下之意是這個帳就始終不離開我自己 然後第十節說他們的公牛滋生而不斷絕 母牛下毒而不掉胎 那就是中文說六處興旺是不是 然後以這一節為中心 以這個第十節為中心 十一到十二節說他們兒女成群 隨著音樂偏然起舞 那這和第八到九節說的那個兒孫滿堂 兒孫滿堂安居樂業 這是相對的是不是 然後十三節說他們諸事亨通 轉眼下入陰間 這句話指的是他們離世都沒有痛苦 壽終正寢 那這和第七節的享大受數 也是相對稱的是不是 於是這七到十三節這一小段 也就是昨天我們說過的那種 內向式的交錯對稱的結構 我自己覺得是像一個蝴蝶結式的結構 所以好美 然後十四到十六節說 惡人他們對神說離開我吧 我們不曉得你的道 全能者是誰我們何必侍奉他呢 求告他有什麼益處呢 這些話是不是好熟悉 我們周圍絕大部分的畏性者 都持這種論調是不是 然後十六節的上半節說 看哪他們亨通不在乎自己 意思是說 這些事情的主權都在於神 而不是在他們自己 然後下半的說 惡人所謀定的離我好遠 這個顯然約伯他是認為自己 不會因為羨慕惡人 而追隨他們去行惡 他始終都堅持自己的立場 下面十七到二十二節這一小段 說到惡人極少遭到報應 十七到十八連用四個問句 說惡人的燈何嘗熄滅 患難何嘗臨到他們呢 神何嘗發怒向他們分散災禍呢 他們何嘗向風前的碎階 如暴風刮去的康比呢 這些問題都是來強調 惡人在世的時候 全都高枕無憂啊 然後十九節說 好那你們說神為惡人的兒女積蓄罪孽 意思是說惡人現在沒有受到報應 但是死後兒女都會遭到報應 那約伯就認為說 我說不如本人受報 好使他親自知道 就是應該要自己做事 自己當嘛對不對 然後二十一節說 他的歲月既近他還顧他本家嗎 意思是說惡人死後 他根本不會理會自己的後代是否遭報 所以你那時候才報應他有什麼用呢 二十二節的意思應該是 也是替這以上的做一個小結論 說神的智慧就高深莫測 誰能夠用你們那套因果律的道理來教訓他呢 那就是我們前面幾章一再說過的 你只用一個因果律來解釋神的作為 是太小看神了 二十三到二十六節就舉出 有人致死身強體壯等等 但是有人就致死心中痛苦終身未嘗福樂的滋味 但不論怎麼樣 他說他們一樣躺臥在塵土中都被蟲子遮蓋 這個一樣這兩個字就是約伯的核心思想了 就是包括善惡一樣 並且這裡說苦樂也一樣 因為至終同樣會死 躺在塵土中被蟲蟻遮蓋 所以死亡是人生唯一的公平 最後二十七到三十一節進入總結了 約伯說我知道你們的意思並誣害我的計謀 就是說你們是按照你們的理論 那就一定會誣害我是惡人 可是就連過路的人 過路的人那就是說局外人 就是不帶偏見的人 說他們都知道其實霸者的房屋 惡人的帳篷全都完好無損 惡人在禍患的日子都可以逃脫 然後三十一節說他所做的有誰報應他呢 所以你們的因果報應說根本就站不住腳 然後更過分的是三十二到三十三節說 惡人死的時候要被抬到墳地 並有人看守墳墓 那意思說他們倍疾哀戎 那個送殯的行列浩浩蕩蕩的 然後三十三節的以谷中的土塊為甘甜 就是比喻他們都安然去世 安然下葬 他說在他以前去的無數 在他以後去的更多 那就是指惡人的善終鼓勵了更多人的效法 這使人更加的行惡了 於是三十四節結論說 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 怎麼突然安慰我呢 這樣約伯清楚的以現實生活中常見的 惡人想亨通的實例成功的證明了 證明了三位朋友的惡有惡報說都屬於錯謬的理論 那麼這三位朋友又會發出什麼反駁呢 明天開始我們要看見他們進入第三回合的辯論 本章約伯列舉了惡人亨通的事例 以證明那三位朋友所秉持的惡有惡報說並不確實 其中值得深思之處有 一 輔導技巧的兩個見解 二 惡有惡報說的兩個深思 三 惡人通答論的兩個提醒 先說一 輔導技巧的兩個見解 本章首尾兩節分別寫明了輔導上的注意事項 第一 仔細聆聽便是安慰 二 理論錯誤怎能安慰 先看一 仔細聆聽便是安慰 這三位朋友不斷說話想要安慰約伯 這是十五章十一節 但是卻越來越不耐煩聽約伯說話 請參考十八章我們的默想應用 此處約伯就直接點明了說 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 這是第二節 所以聽人說話往往比對人說話具有更大的心理療效 這是我們真是要切記的多聽少說 第二 理論錯誤怎能安慰 約伯逐一證實了三位朋友 關於神在今生懲罰的觀點並不符合人類的實際經驗 三十四節結論說 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 怎麼突然安慰我呢 意思說你們的哲理都是錯的 那麼建立在一個錯誤理論上的安慰 這是突然的 也就是說是虛空無用的 所以我們真要小心自己所持以輔導安慰人的是什麼真理呢 第二 惡有惡報說的兩個深思 就是在論證報應說的不符實情當中 約伯碰觸到了兩個很深刻的命題 就是一 關於惡的定義的探討 第二 關於報應的時機的問題 先看一 惡的定義 約伯所論的惡人不只是道德上的 而且也包括靈性上的 因為在列舉各種惡人的所行所為之時 他在第十四節所舉出來的是 他們對神說離開我們吧 我們不願曉得你的道 第十五節又接著說 全能者是誰 我們何必侍奉他呢 求告他有什麼益處呢 就是說他認為說這種話 存這種心也就是惡人的定義之一 而不僅是道德上為非作歹而已 還包括這個靈性上的離棄神 或者對屬神的事漠不關心 這也都是惡 那就讓我們想到約翰福音三章十八節說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 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 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 是不是 所以神看罪惡的標準與世人不同 惡的定義不是由法律來定 而是由神 第二報應的時機 若說惡人雖然興旺 但是兒女就一定會受報應 那約伯認為這個不如本人受報 好使他親自知道 這是十九到二十一節 所以他認為刑法應該在惡人本身 才有教育作用 所以約伯是能夠從報應 而體會到神的審判的用心 這可以參考以色列書二十六章第九節 而更重要的是 報應的時機與方式 主權都在於神 詩篇三十七篇清楚告訴我們 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等等 整個詩篇三十七篇 可以說是本章這個惡人通達說的補充註解 很值得對照參考 報應的時機掌握在神的手中 第三惡人通達論的兩個提醒 這是我覺得本章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本章約伯反覆的論證了 惡人經常是沒有惡報 反而十分通達 以此來推翻因果報應說 他說的都合乎事實 但是如果這就是唯一的真理 那難道我們大家都應該羨慕惡人 或者甚至我們應當行惡來求得順利成功嗎 當然不是這個意思 約伯的意思也並不是說 好人就必定會受苦 而惡人必定會亨通 而是說不一定 他只是看到人生比朋友們說的 義人就一定亨通 而惡人就必定受報應 要來的複雜一點 人的禍福與善惡沒有直接關係 但是如果照約伯的這樣的理論推論下去 那又會進入不可知論 人生禍福都不一定 那麼就前途一片空茫 什麼也把握不住了 所以在讀本章的這些惡人通達的道理的時候 必須切切地提醒自己 這是約伯被朋友逼出來的一段辯論 目的是在證明三位朋友的錯謬 這是第34節說的 他只說出了片面的真理 他自己也還在繼續思考當中 但是他這個思考過程 最大的價值是提醒了我們 一,要有更遠的眼光 二,要有更高的價值觀 我們先說一,要有更遠的眼光 其實約伯的痛苦 不只在朋友們用惡有惡報說來定罪他 還在於他自己也糾結於 為什麼自己行善卻要受苦呢 所以我們看本章 從第七節一路細數 惡人在世如何的飽享昌盛通達 他們富貴長壽 他們家道豐富 子孫滿堂等等 一路數下來 到了23到26節 他最深的感嘆是 有人至此身體強壯 盡得平靜安逸 有人至此心中痛苦 終身未嘗福樂的滋味 下面說 他們一樣躺臥在塵土中 都被蟲子遮蓋 所以他那麼深刻的發現 善人、惡人 或者享福樂的人 或者受苦的人等等 最後全都一樣難逃一死 死亡對每個人的判決都是一樣的 那傳道說二章十六節也說 可嘆智慧人死亡與愚昧人無異 無異也就是一樣的意思 所以善惡、苦樂、智愚 就是智慧或愚昧 我們還可以再加上 貧、富、貧窮或富有 以及美、醜等等 但是來到死亡面前 大家都一樣非常的公平 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是這樣 我們單看一件事 或者一小段的時間 就會覺得好像很不公平 或者是會讓人忍不住極力的追求 認真的計較 緊握不放 但是眼光放遠一點 看到人生的終結 可能感覺就不一樣了 第二要有更高的價值觀 本來本章全篇都在談善惡的問題 但是到了二十五節說 有人致死心中痛苦 終身未嘗福樂的滋味 這就忽然又碰觸到了苦與樂的問題 而這也深深的提醒我們 究竟什麼是苦 什麼是樂 這裡提出來的富貴長壽 家財萬貫 子孫滿堂等等 這都是世人一般公認的福氣 這是樂 今天我們也很羨慕這些 是不是 那神就是愛對不對 聖經說 他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我們 請參考詩篇八十四篇第十一節 以及馬太福音七章十一節等等 那他就讓我們一生下來 就是百萬富豪 所謂含著金湯匙出生 那不就好了嗎 為什麼神沒有這樣給我們 可見一定是在神看來 富貴榮華不一定是福 不一定是好處 對不對 否則他就早就給我們了 因此我們究竟怎麼看人生 好跟壞 善跟惡 苦跟樂 我們是需要一個更高的價值觀 與世人區別出來 這就讓我想到一首尼拓生弟兄的詩歌 叫做主愛長闊高深 他的第五節的歌詞說 我愛我的救主 我求他的昌世 為他之故 哀憶變苦 利益變為損失 這是更高的價值觀 在近幾年的詩歌中 在小楊詩歌的我願為你去當中 林百榮姐妹是這樣寫的說 釘橫手迎我前行 我只願合你心意 看萬事為損失 受苦為小事 靠你的恩典戰利 等會我們就來聽這首詩歌 以上我們琢磨想應用的是 第一輔導技巧的兩個見解 包括仔細聆聽便是安慰 以及理論錯誤怎能安慰 第二惡有惡報說的兩個深思 包括惡的定義 以及報應的時機兩方面的問題 第三惡人通達論的兩個提醒 包括要有更遠的眼光 以及要有更高的價值觀 讓我們一起禱告 主啊 真的需要你來給我更長遠的眼光 好讓我看清楚善與惡 也幫助我建立一個更高的價值觀 好讓我分得出好與壞 主啊 惡人通達的時候 我要默然依靠你 逆人受苦的時候 我更敬畏你 這一生我願為你去 禱告奉耶穌的名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