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Page
cover of 喬's書房幸福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憂鬱症當道的今天如何打造幸福快樂的人生EP143.打造你要的人生喬美倫老師
喬's書房幸福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憂鬱症當道的今天如何打造幸福快樂的人生EP143.打造你要的人生喬美倫老師

喬's書房幸福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憂鬱症當道的今天如何打造幸福快樂的人生EP143.打造你要的人生喬美倫老師

天路小羊

0 followers

00:00-18:32

Nothing to say, yet

Podcastspeechfemale speechwoman speakingconversationnarration
0
Plays
0
Shares

Audio hosting, extended storage and much more

AI Mastering

Transcription

Taiwan has a high rate of depression,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dicts that by 2030, depression will be the leading cause of economic burden globally. The authors of the book "Creating the Life You Want" discuss how to build a happy and fulfilling life, focusing on key pillars such as family, friendship, work, and faith. The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self-control, positive emotions, and serving others. They also mention the story of Abinna, who overcame adversity and found happiness by taking control of his life and living with purpose.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happiness is not something to be found, but rather something to be cultivated through personal choices. They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managing emotions, having clear goals, and finding meaning in work. Lastly, they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of faith as a pillar of a fulfilling life. Overall, the book offers insights and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happiness and fulfillment. 台灣每十個人中間有一個人罹患憂鬱症 WHO 說到了 2030 年的時候 憂鬱症會成為全球經濟負擔最沉重的疾病 不僅僅是因為要治療 更是罹患的人會失能 造成自己的生產力不足 所以如何打造一個幸福而快樂的人生 就成了我們現在非常重要的人生議題 大家好 我是喬美倫老師 每兩週一次在喬氏書房和大家見面 今天我們的單元是快閃書書 今天我們所要介紹的這本書 就叫做《打造你要的人生》 今天這本書呢 有兩位作者 其中一位作者非常知名 就是歐普拉 大家都知道他在歐洲的書店 有很多不同的版本 他投入推廣閱讀和教育 他成為當今世界上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一個媒體人 另外一位作者是亞瑟·布魯克斯 他自己在哈佛商學院開了一門課 叫做《幸福學》 他在哈佛商學院開了一門課 叫做《幸福學》 他在哈佛商學院開了一門課 叫做《幸福學》 他在哈佛商學院開了一門課 叫做《幸福學》 他自己曾經為大西洋雜誌寫一個專欄 叫做《如何打造人生》 他是廣受好評的演說家 他的著作包括《重啟人生》 包括《愛你的敵人》 他也是一個創銷書的作家 在書的一開始 歐普拉跟亞瑟就分別來談到說 他們為什麼要合起來寫這本書 歐普拉他說他訪問了許多不幸的人 也訪問了很多幸福的人 特別的是有很多不幸的人 卻認為自己是幸福的 這個是非常讓人覺得值得深思的一件事情 而他自己在疫情的期間 他讀了亞瑟的專欄 他發現亞瑟回答了 他所有想要探討的每一個問題 所以他就找到亞瑟 跟他說我們一定要來合作 那亞瑟自己呢 他自己原本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的執行長 可是他的家族史裡面 是他的父親跟祖父都有憂鬱的傾向 他自己也曾經走過人生的低谷 所以他一直在研究快樂 後來他的妻子就跟他說 你不要只是研究理論 你要付諸實行 所以他就開始做了一些簡單的行動 包括列出感恩的清單 更頻繁的禱告 在感到悲傷和憤怒的時候 採取與自己平常習慣相反的反應 那結果他發現這個效果驚人 雖然都是簡單的一個選擇 所以他就開始在紐約時報 寫關於幸福的文章 他在55歲的時候就辭職 那當時哈佛大學就開始請他教幸福學 當他回想自己的人生的時候 他想到自己35歲到45歲的時候 是與快樂無緣的一個人 可以說是好像比較憂鬱傾向 可是他現在自己的笑容越來越多 所以當歐普拉邀請他 他們一起來寫一本 關於幸福快樂的書的時候 他就非常樂意 他們這本書的副標題 就是談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所以幸福是一種藝術 可是幸福也有很多科學的根據 那在書的一開始 他就介紹了一位阿賓納 事實上阿賓納是亞瑟自己的岳母 他現在已經93歲了 住在西班牙 他不能行動躺在床上 可是他常常說他越來越幸福 那這個阿賓納的人生 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呢 他在1930年代西班牙內戰的時候出生 他的父親本來是醫生 可是因為他是幫助了 後來打敗的那一方 所以他就鋃鐺入獄了 那阿賓納後來去訪視他的父親的時候 他就認識他父親的一位獄友 那就跟這個獄友出獄之後 他就跟這個獄友結婚 原本是非常幸福的家庭 而且生了三個孩子 可是不久之後 他丈夫自己就離家出走 所以這個阿賓納非常年輕 就自己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 他就天天以淚洗面 一直到他45歲的那一年 他忽然醒悟 他說我為什麼要被環境所擺佈呢 我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所以阿賓納45歲的時候 決定去讀大學 他半工半讀 三年之後 他讀完大學之後 如願成為他想要成為的老師 他不但養育自己的孩子 也幫助了許多的貧困的兒童受教育 14年之後 他丈夫忽然回來了 那阿賓納決定重新接納他的丈夫 而他的丈夫發現 自己的妻子完全變了一個人 然後二人攜手一直到三年前 他丈夫離開這個世界 那阿賓納其實改變他自己的人生 是他掌握了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自我主控 也就是說他不再受命運的擺佈 他要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第二步就是自我調整 他把不太有建設性的情緒 轉換成為正面的 包括感恩 希望 同理 幽默 其實幽默感是我們度過人生很多階段 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 他把注意力不再放在自己的身上 而在周遭的世界上 第三個就是他自我管理 他打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他特別提到四大支柱 我們後面也會特別談這個 人生的四大支柱 就是家庭 友誼 工作 信仰 根據統計 美國十年來自稱不太快樂的人 有10%上升到24% 這就是我們說憂鬱症不斷地增加 而非常快樂的人 有36%下降到19% 為什麼 因為其實我們的確活在一個挑戰 而且多變的世界的裡面 他說關於快樂這件事情 幸福這件事情 大部分人有一個迷思 就是他們希望找到幸福 而不是變得幸福 大家可以分辨這兩件事情的不一樣 找到幸福就是別人使我幸福 環境使我幸福 可是變得幸福是 我自己來經營管理我的人生 使我的人生是一個幸福的人生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認為 幸福是要找到的 所以往往常常就感覺到自己是不幸的 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呢 他們談到說 幸福有三個重要的元素 第一個就是你很享受你的人生 第二個你很滿足你所擁有的一切 第三個你的人生是有目標的 所以這個是幸福的三個很重要的指標 接著他就談到怎麼樣去管理我們的情緒 那在書中特別講說情緒其實是中性的 我們會有一些負面的情緒 其實它只是一個訊號 比方說你很憤怒 它就是一個訊號 讓你知道你可能被冒犯了 你可能很哀傷 它也是一個訊號 就是因為你遭遇到了一些挫折的事情 所以情緒本身是中性的 它就是提醒我們 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什麼樣子的狀態 可是有了這個情緒之後 我們如何去回應這個情緒呢 卻是由我們自己來做決定的 那在書中呢 因為他也講到說幸福的科學 所以他提到了很多我們腦部的功能 我們腦部的認知 那我們的第一認知之後呢 我們就開始需要去選擇第二認知 也就是說也許我感受到的是很悲傷 可是我接下去就要選擇 面對這個悲傷的情緒 我要做出怎麼樣的反應 這個其實就是我們非常重要的 而在這個反應中間 我們可以選擇另外一種情緒 比方說感恩 比方說遭遇車禍是很糟糕的事情 可是如果我們選擇感恩 我們就會發現說事情沒有那麼嚴重 所以呢我們自己可以選擇 我們後面的反應到底是什麼 那我們可以選擇的是哪些反應呢 包括就像我剛才說的感恩 感恩會讓我們更加的快樂 我們以前也介紹過一本書 叫做感恩的狂喜 也就是說當我們用感恩的眼光 看我們生命中很多事情的時候 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視角 我們找個理由大笑 選擇保持希望 將同理心轉化為理性的關懷 也就是說 他書裡面一直強調一件事情 就是不要一直把attention 放在自己身上 有的時候我們就一直關注自己 而不去專注於別人的需要 再來就是為他人打造更好的世界 所以呢他接下去就談到 關注自己或者是關注別人 之間的不一樣 他說事實上我們都有兩個人 一個是主體的我 就是我們在看別人 另外一個是客體的我 就是我們如何被看 那我們如果一直活在客體我 我們是被看的人的時候 我們就會太在乎別人的看法 我們可能覺得我們不夠成功 所以我們要更加的讓自己成功 我們可能覺得自己不夠漂亮 我們要努力的想讓自己更漂亮 那如果我們停止在意 他人對我們的看法的時候呢 反而我們會成為主體的我 也就是說我在觀看這個世界 我在觀看周圍有哪些人有需要 我在觀看這個世界的變化 是一個什麼樣子的變化 當我們成為主體我的時候呢 我們就會有不同的視角 而我們有不同的視角的時候 我們就不會持續的只關注自己 關注自己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就是在灌溉極度的野草 這個說法其實是非常有趣的 也就是說我們太在意我們是否成功 是否讓人家看起來我們很厲害等等 事實上我們會更加的嫉妒別人 我們會深陷嫉妒 那我們會好像不斷的在灌溉 就是我們在培育我們的嫉妒 他說現在的社群媒體 其實常常加深了這個事情 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在社群媒體上 曬自己最好去哪裡玩 我穿了什麼衣服 我吃了什麼東西 就會激發更多的嫉妒 更多的比較 所以當我們少關注自己 而我們進到主體的我 來關注這個世界的時候 我們的情緒就會有所轉換 在下面他就來談到人生的四個支柱 在談人生四個支柱之前 他說人生有四個偶像 很多時候我們就把這四個東西 當作偶像來崇拜 包括什麼呢 金錢 權利 快樂 聲望 我們都以為我們得到這些 就會真正的幸福快樂 可是當我們追求這些的時候 我們往往越追求越飢渴 為什麼 因為永遠慾望是沒有辦法填滿的 而我們人生真正的重要的四件事情 就是人生的支柱 就是家人 友誼 工作和信仰 第一個關於家庭 他說其實沒有完美的家庭 所有的衝突往往是家庭的成員 對彼此的期待不一致所造成的 而在家庭關係中間 大家可以具有互補性 而互補性好 而且可以聚焦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的時候 關係就會是一個美好的關係 那如何能夠彼此寬恕 重點就是來增加解決問題的選項 就是說不是非此即彼 非此即彼就會繼續衝突 可是如果有ABCDE 我們可以選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事情的時候 很多時候衝突就解決了 再來的時候在家庭關係中間 很重要的就是說實話 對自己誠實 而且改變說真話的方式 很多時候我都說真話 可是很難聽 那怎麼樣能夠用真話成為對方的療癒 第二個制度是友誼 他說在友誼中間有幾個挑戰 第一個就是個性不合 可能友誼就沒有辦法持續 有的時候友誼中間過度功利 好像也沒有辦法在這個友誼中間繼續深交下去 有的時候是固執己見 有的時候會有突發奇想 或者是我們都在虛擬的世界來建立友誼 你可能有一個AI的敵友 或者是一個你不認識的網友 其實這都是虛擬世界的友誼 都是不真實的友誼 所以他說真實的友誼要跨過這一切之後 要歡喜的為對方付出才是真實的友誼 第三個制度是工作 他說工作中間最重要的是 工作要有清楚的目標 我們不但只是以努力有成作為目標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工作的目標是服務他人 我們可以有一個職涯的發展的路徑 就是一環一環的銜接而上 我們在前一次有介紹別再跨出舒適圈 我們也會談到如何在舒適圈中間 可是不斷的擴張 讓自己的能力不斷的可以擴張出去 這個職涯其實也是一環一環的往上攀升 我們需要知道如果我們工作成癮的時候 我們所付出的代價其實是超過他的好處的 如果我們只用工作來完成自我認同的話 我們往往會失望 我們永遠要知道工作不是我們的全部 他特別在書中提到一位西班牙的神父施理華 這位神父是1902年到1975年 所以他已經是近代人可是已經過世了 他在他的書中特別提到施理華神父說 上帝每天都在等著我們 在實驗室裡 在手術室裡 在軍營裡 在大學講堂裡 在工廠裡 在工作室裡 在田野裡 在家裡 在龐大的全景工作環境裡 你必須深入明白以下這一點 在最普通平凡的工作裡都隱藏著神聖神奇的寶藏 而這要靠每個人自己去發現 也就是說我們如何在工作中間找著目標 能夠服務他人 能夠完成上帝呼召我們所要完成的工作 我們其實介紹了蠻多跟職場工作有關的書 差不多都是這樣子的一個觀點 那生命中間的第四個支柱其實是信仰 我在這本書前後看了一下 我後來發現雖然他們對其他宗教都非常友善 可是事實上亞瑟士底子天主教徒 他是每週去彌撒的 而厄普拉他是所謂的基督徒 他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聚會 沒有特別的說 可是他自認是基督徒 所以他們共同認為信仰是人生的第四個最大的支柱 在這本書中間他特別談到有一本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歌 就是奇異恩典 Amazing Grace 我相信這個Amazing Grace大家非常熟悉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 拯救了像我這般無助的人 我曾迷失如今已被找回 曾經盲目如今又能看見 他特別提到這首詩的作者就是約翰牛頓牧師 他在1772年完成了這首詩歌 當時他47歲 我們都知道約翰牛頓其實跟英國的奴隸制度的崩解 有很深的關係 所以他就用他的信仰來做見證 他說在信仰中間他原本是奴隸 可是他最後可以享受真正的自由 所以兩位作者都特別強調信仰在我們生命中間的重要性 他說你要找到你自己的奇異恩典 也就是你轉向上帝的那個關鍵的點究竟在哪裡 所以整本書到最後的時候 兩位都認為我們如果過度關注自己 我們往往就陷在一個憂鬱的循環的裡面 可是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們把注意的焦點改變了 我們不再陷在憂鬱的情緒中間 當然真正憂鬱真的是需要治療 可是當我們負面情緒的時候 我們怎麼樣選擇用正向的情緒來取代 以及我們可以做出一些決定 我們可以關注這個世界真正有需要的人 而當我們可以做出這種選擇 而且我們有非常穩固的人生四大支柱 家庭 友誼 工作和信仰的時候 他說到最後我們就會越老越有智慧 而且也越開心 所以今天這本書它其實談到幸福 它基本上就是幸福學 如何可以更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所以今天把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 推薦給大家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開啟小鈴鐺 如果你喜歡這支影片請分享出去 如果你有任何的看法歡迎你的留言

Listen Next

Other Cre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