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Page
cover of 道德經_1-1-A1
道德經_1-1-A1

道德經_1-1-A1

Mag

0 followers

00:00-14:07

Nothing to say, yet

Voice Overspeechcrunchbitingfemale speechwoman speaking
1
Plays
0
Downloads
0
Shares

Audio hosting, extended storage and many more

AI Mastering

Transcription

The speaker mentions that every time they have a class, they drink Zhaoshou tea and eat Yuanmen cakes. They explain that Zhaoshou tea is famous and anyone who comes to the city must drink it. They question whether the act of drinking tea and eating cakes is done with the mouth or the heart. They als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Yuanmen cakes, which are believed to lead to enlightenment. The speaker then talks about the Han Shan Maste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o De Jing, highlighting his deep understanding of Zen meditation and his ability to integrat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systems. They emphasize that the Han Shan Master's approach to interpreting the Dao De Jing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cholars and that his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give him a unique perspective. The speaker explains that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systems, such as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have their own limitations and that true understanding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realizat 各位,休息夠了,準備好了嗎? 我們每次開堂課,這已經是三年三個月了 然後我們每次開堂課呢,一定是喝兆州茶 然後也一定吃圓圓餅的 那為什麼有這樣的一個典故呢? 因為兆州的茶很有名 就是凡是有人來川城呢,他都說喝茶去 聰明的來這個樣子,笨的來這個樣子 悟道的來這樣子,不悟的也是這個樣子 所以歷來兆州茶是很有名的 但是喝茶的到底是誰呢? 是嘴在喝呢?還是心在喝? 那吃餅也一樣,到底是心在吃呢? 還是嘴在吃?什麼東西在吃? 看起來很簡單,真的是嘴嗎? 假設是嘴的話,那麼其實你辦一個滿漢全席嘛 然後邀十二個你最痛恨的,你的仇人來吃 看看你到底能不能吃得下呢? 不管再怎麼精緻的,所以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吃呢? 那圓門餅的意味是這樣的 據說圓門鐘,禪鐘有五鐘 圓門鐘每次開禪的時候打禪七 吃早餐的時候通常都是發兩枚餅的 就是也是解飢的意思 那麼據說吃了圓門餅就會開悟 當然開悟的一定不是餅 不是餅的好壞的問題 到底什麼東西在開悟,這是重點 所以嘛,這三年三個月來 每年的話嘛,那都一定是有兆州茶和圓門餅 意味呢是取圓門開悟的意思 在心不在餅 我昨天晚上剛從閉關中心下來 所以也沒有特別的準備 那可巧今天賣餅的不在 所以嘛,剛剛經過有機店的時候 就買了一個很粗的餅單 但是結果同學帶了很多了 所以各位還是有吃餅的福氣了 所以就說到這個吃餅的意味 至於茶嘛,茶就是饒山茶 饒山正好就是道德經 這個我現在要講的道德經 漢山的道德經 他在這裡開始著道德經的 從東海的饒山開始 然後經過十五年的跋涉 一直到他流放到廣東 花了十五年的時間著道德經 那各位想道德經在世界各國 大概都有著 到目前為止 中國大概有兩三百種版本 日本也有著到兩三百種 整個的大概加起來 關於道德經的註解和論述 大概不下千餘步 那為什麼要特別講漢山的道德經 我想很少人是需要花十五年 來著道德經的 難道是漢山大師特別笨嗎 一般人可能用功一下 快的有人還半年可以著 有人兩年三年 他為什麼花了十五年 豈是因為他特別笨嗎 不是 正是因為我想他對道德經 有一種特別的噤聲 而且他的傳遞是深的 我想大概他的錄定紀錄 在他的年譜裡 找到的大概有三到五次左右 有錄定的紀錄 三到四、五次 所以他來著道德經的話 跟所有的那種論述家 歷來的古人著 或者散文家 或者詩人的著 跟文人的著 或知識人的著 最大不同的部分 在於哪裡呢 在於他的實證經驗 不要忘記 他是禪門的 本身修的禪定子觀 非常非常的深 其實他是精通華嚴宗的 而且用華嚴來濃測各宗 包括唯識的系統 啟信論 法華經 一乘的系統 論元經 華元經 那一定是精通的 還有包括大學中庸 就是從孔子 儒家到老莊的學問 這個東西他都是滿圓融金色的 所以由他來著道德經 所不同的是 歷代的文人知識分子 要嘛是很少於真正摻禪 要嘛摻禪了 也有大量的可能是口頭禪 就是說 可能要嘛就是被禪教有領位 可是也只不過 只是屬於知識和義理上面的 修正的部分有禪作 但可能沒有含三道的錄定的功夫 而且是錄定到那麼深層的部分 所以他從那種靜坐和修定的觀點 修心的觀點來談道德經的話 他的首演 當然跟只是門外漢一樣 只是靠著一個知識人的論述 把一些文人的感性和知見 自解來解的時候 他的水谷是不一樣的 所以一般人解可能是門外諫 但門外諫會不會就不值一關呢 不是 門外諫其實非常的琳瑯滿目 而且非常的有趣 因為大家的想像力 可能是很有趣的 就是說歷來一般的註解 其實是用老莊來註我自己 就是人人都用老莊來註他們自己 註他們對這個世界 對這個宇宙 對人類對生命的感悟 其實你都是用引述一段老莊 來解釋自己的生命哲學 自己對世界的什麼什麼的看法 然後有什麼的論述 其實是用老莊來證自己 人人註的老莊是他們自己的老莊 可是卻跟真正的老莊之間 是沒有交涉的 有一點 有一點 可是沒有辦法入水入谷 可能就是盤環在皮毛裡頭 那不管多麼的璀璨和美麗 皮毛就是皮毛 當然非常有趣 而且非常華麗 因為想像力夠 也有可能很滄海的 不是不值得玩味 也不是都不值一關 其實有的東西也很犀瑞 也有一些不同的洞徹 有一些不同可以明觀的角度 但是畢竟跟老子和莊子的隨興 是差得很遠的 這個寒山大師筆座 這樣的註解叫做什麼呢 叫做敞仁的心心 敞仁 這樣的註老莊的方法 叫做敞仁的憂悲喜怒 什麼叫做敞仁呢 敞仁是一種觀 就是一個古代 看守花園果樹的人 你只是看守的人 所以其實花園果樹的滋味 根本不是你的 你高興的時候 其實因為你根本沒有吃到果實 高興的時候 那個高興也錄不到谷裡 因為果實不是你的 花也不是你的 當你悲傷的時候 你也悲不到隨興裡 因為都是在外園的 因為你做不得主 你不是真主人 所以你的所有的那個見解吧 所有的情緒都在外頭 就是說你不是聖人 你根本沒有那個境界 聖人到底哀什麼 他悲傷入骨 沉痛些什麼 你沒有到 你只能夠去想像猜 但其實那個根本不是你的境界 因為你沒有到那個樣子 那聖人到底高興什麼 你認為他很高興 守足五道 你用你的高興去猜測他 那也只是你的高興而已 因為那也不是你的境界 意思說 生命的境界是這樣子的 就是說下層的 沒有辦法折射上層的 上層的可以瞭望下層的 就是動物無法想像 人類的整個生命裡頭的 極致的那種喜悅 和極致璀璨 這些種種的各種華麗吧 或者怪誕 或者恐怖的想像力 但人卻可以觀察到 動物的所有的種種的 生命和行為 如果你仔細一點 你的狗在想什麼 你可能都知道 牠的憂悲喜怒 是你可以查到的 所以生命境界是這樣子的 就是下層沒有辦法投射到上層 而上層可以穿透到下層 所以初地菩薩 是沒有辦法了解 二地和三地 他可以猜測 他可以用經論 想像無功用行是什麼樣子 但你就是處於有功的境界 你就是下意識的 你的本體和本質 你對事物的反應 就是會去用那個功 你就是會去抓緊 那不是你的境界 六地是沒有辦法了解七地 七地沒有辦法了解九地 你可以用經論去猜測和推論 但是除非你證入的話 那麼那個境界是有差別的 而且可能比你想像的 差距差距很大 所以漢山認為一般人 住道德經就是這個樣子 因為不是聖人的境界 不是你的境界 你根本沒有修證到老舉或者莊子 所抵達的那個修證的高峰 比如我們講坐忘 什麼叫做忘我 發呆嗎 然後突然忘記了 那就叫忘我 不是那個樣子 他可能是很深的從初禪 二禪三禪四禪 所以老莊的境界吧 就漢山的看法裡頭 他可能是可以到達天界最高的禪定 就是四禪天的境界 那儒家孔子的境界 這三個的境界到底是什麼呢 你看這個人啊 言已道斷吧 很快不知春秋不能涉世 不知老莊不能忘事 不參禪不能出世 言已道斷 三氣化法儒道士 了了 他的整個的差別 儒家到底在幹什麼 老莊在幹什麼 然後佛家是幹什麼的 其實三氣就比了 比你長篇大論多很多 所以這個人三氣化就直聊生死 夠入骨的吧 所以他的確有他自己的見地 為何如此呢 因為他從那裡過來的 因為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 學四書五經走鑽春秋 這些東西他都學習 他經過儒家 然後再經過老莊的境界 然後再經過佛道和禪道的境界 所以他的階梯很清楚 正因為每一個經驗 都是真實去經驗和穿透的 所以他講起來 每一個層次的問題 到底儒家會卡在哪裡 儒家最大的問題在哪裡 而老莊的問題在哪裡 他的特色在哪裡 他可以抵達的那個最高的點在哪裡 還有佛弟子的問題 他這裡其實是痛罵佛弟子的 就是痛罵佛弟子 對於老莊對儒家的態度 罵佛弟子的不學無術 當我們一看到老莊或儒家 我們就很不屑說 那個是外道 我不稀罕 佛法最上第一 可是你真的抵達了 佛法的最上第一了嗎 然後述書不關 然後覺得佛法最重要 但是你對其他的文學藝術 歷史 甚至各種其他的世間的學科 都一無所知 一無所解 結果呢 佛法通了也還好 問題是佛法也不通 就是說出世法不行 世法也不行 然後兩邊都失落 可是只是很傲慢而已 所以如果你仔細的看 他的前面的序論的話 你就會看到他痛罵 當代的佛弟子 是明朝的當代 他針對明朝當代的學佛者 很清楚的說明 他之所以為什麼要講 要註解一個禪宗的大師 他當然是禪宗的大師 因為他的肉身目前還留在朝西 是跟六祖貴能站一起的 旁邊還有一個丹田和尚 如果他不是禪宗的一個禪和子 禪學的大師 禪宗的主題是容不下他的 假設他是教官或其他的 是不可能在那裡 而他可以修正一個肉身出來的話 表示一件事 他其實是禪定很高 經過肉身的轉化的 所有的修正成肉身菩薩 都經過肉身 把氣脈很深的轉化而成為的 只是一般現代的人不了解 我們可能看好這個符名或虛名 我們一直以為 可以用人為的方法 用各種高科技 各種藥物而成就一尊肉身菩薩 這叫偷心不死 其實是不能的 因為漢三的狀況是 他並沒有要當肉身菩薩 別弄錯了 其實是大家不知道 該把他的肉身怎麼辦 就是幾年以後 透過刊有一個小洞看 發現還是這樣子 面目如生的作者 然後大家覺得說要把刊封起來 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就是他的圖中也沒有想到 要把他做成一個肉身菩薩 正因為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了 然後正好有一個西方的僧人 來因緣這樣子而已 就是說他並不是刻意 做一個肉身土地公一樣 讓你朝拜 他沒有這種慾望 沒有這種想法而成就的 因為有這種慾望 根本不是修行人的本體 所以大致上是這樣

Other Creators